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网站年度报表

依申请公开

  • czt000000/2024-02240
  • 〔〕 号
  • 2024-12-16

安徽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

发布日期:2024-12-16 12:09 来源:财政部资产管理司 浏览次数:191次
【字体: 打印

安徽省财政厅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按照《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化管理、产品化开发、市场化流通、收益合理化分配等各环节实施路径,贯通数据资产全流程管理,完成数据产品公开交易,出台地方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统筹实践理论,探索数据资产管理新模式

安徽省财政厅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全流程管理,促进数据资产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全流程数据资产管理。

(一)整体谋划,坚持一揽子统筹。明确“实践+制度+标准”的工作原则,从实践突破,统筹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及相关地方标准规范研制工作;按照“探索期、提升期、推广期”三个阶段推进,厘清确认登记、入账入表、全程管理、安全防控等各方面工作任务,确保试点工作思路清、路线明、任务实。

(二)合作共赢,组建专业化团队。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作为合作单位,组建由研发机构、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为成员单位的数据资产管理联合实验室,涵盖数据治理、价值评估、合规评估、核算入账、开发运营等多个方面,为试点工作提供专业力量支持。

(三)省市协同,多点位推进实施。兼顾不同行业数据资源特点、单位性质、覆盖范围等,省级层面将省财政厅、省立医院等6家省直单位纳入试点,市县层面确定合肥市、阜阳市为试点单位,包含农业、交通、医疗等领域,涵盖行政事业单位,省市协同推进实施。

(四)应用牵引,解剖麻雀式探索。从需求端出发,以应用为驱动,选择“惠民惠农一卡通系统”数据,解剖麻雀式开展数据资产确认登记、入账入表、授权审批、场景挖掘、产品开发、价值评估、合规审查、交易流通、收益分配等数据资产管理全流程实践探索,形成流程环环相扣、操作规范清晰的实践案例。

二、聚焦五个方面,贯通全生命周期管理路径

安徽省从“惠民惠农补贴”数据资产实例入手,摸清数据资产管理的制度堵点、监管痛点、技术难点,探索数据资产全流程管理路径,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场景,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一)开展资产化管理,变资源为资产。针对数据资产确认难、计量难等问题,建立工作机制,分步骤开展资产化管理。一是开展汇聚治理。对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持有或控制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分析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将预期能够产生管理服务潜力或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数据资源纳入资产管理范畴。二是进行权属确认。通过自查、第三方机构审查等方式开展数据来源合规、数据主体合规、数据行为合规等数据资产安全合规评估,明晰其权属。采用申请人签署《授权查询协议》的方式,履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告知一同意”法定义务,构建完整的授权链条。三是规范登记入账。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将数据资产作为无形资产登记财务账和资产账,建立数据资产信息卡,后续将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数据资产核算办法调整入账价值。四是依规授权审批。行政事业单位经过安全评估,并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批后,市场化确定运营主体,开展数据资产对外授权有偿使用。资产化管理将海量数据资源纳入规范化的资产管理轨道,有利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对数据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二)推进产品化开发,打造实际应用。针对数据资产应用难、场景不够丰富等问题,引入运营主体、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推进产品化开发。一是建立开发利用机制。行政事业单位与运营主体等各相关主体签订数据资产保密、开发利用等协议,明确各方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清晰、过程透明、风险可控的数据资产开发利用机制。二是开发形成数据产品。运营主体建立安全可信的环境,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应用场景挖掘、数据产品开发,通过数据资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叠加融合,催生新产品、新业态。三是开展价值评估。资产评估机构综合数据质量、各类成本、应用需求等因素,采用成本法等对数据产品和数据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及各相关方的实际投入,为交易流通和收益分配提供价值参考。产品化开发构建了数据资产与市场的联系,有利于数据资产通过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盘活利用和价值发挥。

(三)实行市场化流通,促进有效供给。针对数据产品合规评估难、流通定价难、交易撮合难等问题,探索安全合规审查、市场定价机制,通过场内、场外等方式促进交易落地。一是加强安全合规评估。委托专业律所对数据产品涉及的数据源合法性、数据产品加工合法性、数据产品流通交易合法性等进行合规评估,确保数据产品的安全性、合规性。二是市场化原则定价。在数据产品价值评估基础上,综合考虑数据产品的稀缺性、时效性、服务价值、市场行情、潜在用户等因素,合理设定交易参考价格,夯实交易基础。三是进行公开交易。鼓励通过数据交易所等机构强化供需对接,开展公开交易,促进数据资产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市场化流通促进数据资产有效供给,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数据资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惠民惠农补贴”数据资产管理实例中,安徽省农业担保公司、农业银行六安支行作为购买方分别支付15万元,合计30万元,实现了数据资产收益。

(四)收益合理化分配,维护各方权益。针对数据资产收益分配难问题,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探索建立合理的数据资产治理投入和收益分配机制。一是确定收益分配方式比例。通过数据资产、数据产品价值评估等厘清行政事业单位、运营主体等对数据产品的实际贡献和投入占比,确定具体收益分配比例,依法依规维护各相关主体数据资产权益。二是建立收益分配机制。鼓励运营主体发展合作生态,相关方共同参与数据产品的开发和运营,按实际贡献进行收益分配。三是规范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收益部分,按照政府非税收入和国库收缴制度规定管理。收益合理化分配突出各方贡献,有利于激发各方积极性,促进数据资产价值再创造。“惠民惠农补贴”数据资产实例中,安徽省财政厅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按照数据资产和数据产品评估结果约定6:4分成,安徽省财政厅的分成按照非税收入缴入国库。

(五)强化全流程保障,确保安全可控。针对数据资产安全风险问题,建立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将安全贯穿数据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一是注重流程安全。规范授权使用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明确安全责任,采取应用场景所需数据最小化原则,避免数据资产滥用、超用。二是加强合规保障。在数据资产确认、授权使用、流通交易等关键环节,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合规评估,同时通过签订协议构建安全合作通道,避免安全风险。三是强化技术支撑。综合运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隐私计算等多重技术手段,构建数据安全风险可感知、可管控、可追溯的防御屏障,做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资产全过程安全可控。全流程安全保障是数据资产管理的关键,各环节的安全举措能最大程度防控安全风险,为数据资产管理拧紧“安全阀”。

三、取得四项成果,实现数据资产管理创新

8月初,安徽省财政厅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联合发布《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蓝皮书》,在数据资产全流程管理实践、价值转化、制度构建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

(一)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全流程管理路径贯通。安徽省财政厅以应用为牵引、以案例为实证,逐个攻破难点问题全面贯通数据资产化管理、产品化开发、市场化流通、收益合理化分配等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路径,并以安全合规做到全程“保驾护航”,实现数据资产管理由理论走向实践,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提供系统性操作范本,有利于形成数据资产规范化确认登记、专业化授权开发、高质量流通供给、收益合理化分配的管理模式。

(二)实现依规审批授权开发的数据产品公开交易。经安徽省财政厅依规审批后,行政事业单位授权运营主体对“惠民惠农补贴”数据资产进行开发,形成数据产品“农业经营主体画像分析”。目前,运营主体已与4家金融机构签约,该产品实现交易落地,既有利于解决新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金融机构控风险、提效率、降成本,又有利于催生以数据治理、开发、运营等为主营业务的数商等新业态,促进数据与农业、金融业等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为数据资产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

(三)实现地方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出台。安徽省财政厅及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按照财政部文件精神,制定地方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印发《关于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皖财资〔2024〕748号),明确管理节点、责任边界、操作要求,让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提供“安徽经验”。

(四)实现覆盖全流程的安全保障体系完成构建。坚持规范流程、合规评估、技术支撑三重安全措施,全流程环环相扣、安全规范,签订保密协议、开发利用协议、收益分配协议等,专业合规评估全程跟进,出具法律意见书;综合运用数据脱敏和去标识化、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形成覆盖全流程的安全保障体系,为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安全保障。

四、持续推进深化,促进数据资产价值有效释放

下一步,安徽省财政厅将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资产管理的现实要求以及数据资产本身的特性等出发,进一步深化数据资产管理探索,形成“一表清查、一体推动、一网支撑、一标到底”管理模式,加快数据资产价值释放,为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一表清查,全覆盖摸清底数。从省级开始、逐步扩展至市县,对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摸排,“一表清查”摸实数据内容、覆盖范围等相关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逐步推动相关单位将具备确认条件的数据资源,纳入资产管理范畴。

(二)一体推动,多领域深化试点。“横向+纵向”推进多领域试点,省级持续拓展医疗健康等领域试点,探索适合行业领域特征的数据资产管理路径,市级层面指导合肥、阜阳等地加快试点,“一体推动”数据资产在不同场景、不同领域的流通复用,通过多类型、多维度数据融合及应用场景演变,促进数据资产可持续增值化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实体企业等参与数据资产管理试点,支持培育数据产业生态。

(三)一网支撑,构建智慧化管理平台。探索构建智慧管理平台,按管理流程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建立数据资产信息卡,探索与数据交易监管、服务使用、收益上缴等相关外部平台对接,实现对数据资产治理、确认登记、授权审批、开发利用、交易流通、收益分配、销毁处置、安全监测等集成式、流程化监管,“一网支撑”促进数据资产管理走深走实。

(四)一标到底,分阶段制定地方规范。凝练数据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方法、模式等,整体规划、分步制定覆盖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确认、保管、使用、销毁全流程以及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等5个地方数据资产管理标准,“一标到底”为实际工作提供实践指引。

(来源:财政部资产管理司

相关附件: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