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的资产“动起来”,让沉寂的资源“活起来”,让沉淀的资金“用起来”——大连市财政局自2023年起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国有资产资源资金(以下简称国有“三资”)清查盘活专项行动,挖掘国有“三资”潜力、释放国有“三资”价值,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4年10月,大连全市实现各类资产资源盘活财政收入约192亿元,占同期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4%。
大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盘活政府存量资产资源资金,全面增强财政资源统筹和存量管理能力,不仅是稳增长、防风险、强化重大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抓手。大连市国有“三资”盘活取得实效,为保民生、防风险提供了更加坚实的资源保障,为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介绍,在工作机制方面,大连市着力构建“大统筹”格局,建立市级抓总、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机制,形成工作有效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牵头挂帅,高位高频推动;常务副市长担任专班总指挥,主抓落实;市级领导对口全市12个县区建立“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市财政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定期调研督导工作落实、协调解决难点堵点,推动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在制度设计方面,大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发实施方案,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七大领域操作办法,形成“1+7”政策体系,指导各领域、各地区有序开展工作,有效压实责任。
在创新手段方面,大连市财政部门牢固树立“大国资”理财管财观念,坚持“盘活存量就是做大增量”,以全面清查、夯实底数为基础,科学有序推进盘活工作——实施“全覆盖、起底式”清查。首次同时将各级政府管理、控制的210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110余户国有企业资产、5类自然资源、近60个特许经营权项目、6700多个国有数据目录等科学划分为七个领域,全部纳入实施范围摸底排查。聚焦“两新两重”资产,将数据资源、特许经营权两类新形态资产专门分类摸排盘活;对房屋土地、股权两类重点资产进行专项核查。
加强“两单、两账”动态管理。针对盘活周期特点,对各类国有“三资”科学管理,形成资产“底数清单”和“盘活清单”,建立“盘活任务台账”和“问题解决台账”,进行动态化跟踪、销号式管理。
结合各类资产资源特点分类施策。行政事业性资产盘活以闲置房产为重点,形成委托运营、置换、统筹利用等“五个一批”分类处置方案,逐类逐项对接推进;企业国有资产盘活注重带动效应,发挥对地区经济的支撑作用;自然资源盘活充分体现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积极对接国家新出台政策,谋划实施公共停车资源、生活垃圾收运、基础设施运营等特许经营项目盘活。
盘活存量、带动增量、提升质量,国有“三资”盘活为大连财政增收注入“活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上述负责人介绍,通过规范处置、高效利用、市场化运营,唤醒闲置低效资产价值,扩大国有资产有效供给,带来了持续收益,让沉睡的资产“动起来”了。例如,中山区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有序推动学校体育场馆非教学时段对社会开放服务,有效纾解群众健身需求旺盛与运动场地供给不足的矛盾,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引入专业化运营提高场馆利用效率,带来经济效益“反哺”学校运行。
通过整合利用光伏、海域、砂石等地区资源优势,推动实现公共资源资产化、价值化,让沉寂的资源“活起来”。例如,通过建设“绿电点亮大连”项目,实施“光伏+”工程,有效盘活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建筑屋顶资源,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实现公共资源资本化运营,既提供低碳清洁能源,又节约城市照明运维投入。
此外,大连市财政部门还加大存量资金清理力度,提高统筹能力。对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实有资金账户长期沉淀资金,按照“财政归集资金、单位管理账务、保障必要支出”的原则,足额归集国库统筹使用,让沉淀的资金“用起来”了。
(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