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资产类科目也是政府会计中独有的。文物文化资产,所谓的文物文化资产,是指用于展览、文化教育或者研究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也包括其他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且能够长期保存的典藏。
取得方式
文物文化资产和存货、政府储备物资相比,还是比较特别的。之所以能够称得上是文物,大多都经过了时间的雕琢。有的一直在国家手中,也有一些文物被古玩爱好者收藏。
故而,文物文化资产的取得方式也细分为无偿划拨、接受捐赠、购买以及自建。
国家所有的文物文化资产给各单位时,属于无偿划拨;从个人或者机构手中获得文物文化资产有可能是接受捐赠,也有可能是购买的方式;最特别的就是自建了,文物文化资产是有可能由行政或者事业单位组织建成的,比如纪念碑、博物馆等,只是这一部分的占比不会太高。
无偿划拨
如果是接收由其他单位无偿调拨来的文物文化资产,财务会计按照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归属于调入方的费用,借记“文物文化资产”,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相关费用),差额计入“无偿划拨净资产”。
对于支付费用的部分,预算会计借记“其他支出”,贷记“资金结存”。
接受捐赠
对于捐赠来说,比较难的地方就在于确认入账价值。如果有相关凭证,那么就按相关凭证上的价格再加上相关费用;没有相关凭证,则可以通过资产评估,按照资产评估价值及相关费用入账;如果这些都无法获得,那么可以比照市场上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费用确定。
财务会计借记“文物文化资产”,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相关费用),差额计入“捐赠收入”。对于支付费用的部分,预算会计借记“其他支出”,贷记“资金结存”。
购买
入账价值=买价+相关税费+达到预定用途的其他支出(如运输费、安装费等)
财务会计借记“文物文化资产”,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同时,预算会计借记“行政/事业支出”,贷记“资金结存”。
当这几种取得方式发生成本无法可靠的情况时,仅将支付的相关费用的入账。单位设置备查簿进行文物文化资产的登记,待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再入账。
处置资产
文物文化资产的价值与存货不同,如果不是损坏等外部原因,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导致价值减少,故而不需要计提折旧。
文物文化资产由于其特殊性,国家限制的比较严格,处置的主要方式是无偿调出以及对外捐赠。
如果是无偿调出的文物文化资产,那么财务会计借记“无偿调拨净资产”,贷记“文物文化资产”;存在相关费用的话,财务会计还要借记“资产处置费用”,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相关费用);预算会计对于支付的相关费用,借记“其他支出”,贷记“资金结存”。
如果是对外捐赠,那么财务会计借记“资产处置费用”,贷记“文物文化资产”以及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对于支付的相关费用,借记“其他支出”,贷记“资金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