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zt000000/2024-02353
  • 〔〕 号
  • 2024-12-25 11:26:18

国有资产盘活专栏——面对多种难题资产盘活工作如何针对性破解

发布日期:2024-12-25 11:26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一、资产盘活面临的困境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种类庞杂,2022年12月颁布的《固定资产等资产基础分类与代码》将资产分为7个门类:房屋和构筑物、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家具和用具、特种动植物、物资等,并进一步细化为75个大类、近3000项细分类目。要将如此大体量的资产盘活,并且要考虑每一类资产的特性,确保每一类资产的价值都得到充分使用,必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1.主动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各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方式以静态管理为主,即资产分发到具体使用人以后,就不再关注资产的使用情况,直至达到报废时间之后才关注资产是否需要报废。甚至有的资产采购回来后长期放在仓库没有拆封,有的资产使用频率非常低。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比较落后,造成了资产的闲置浪费,但从资产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这种管理模式比较省事省力、简单方便。而资产盘活工作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全面排摸资产配置情况、使用状况、动态需求、调剂共享模式等,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沟通协调的时间成本也很高,这就导致部分资产管理人员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缺乏资产盘活的主观能动性。

2.部分资产权属不清。

房屋土地在资产价值中的占比是最高的,盘活房屋土地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特别是对于高校等事业单位来说,为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求,必然要引进超市、理发店、文印店、通信基站等业态,这就涉及房屋的出租出借。根据相关规定,对外出租出借的资产应当权属清晰,权属关系不清或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不得进行对外出租出借。而高校等历史较为悠久的单位,有不少房屋没有权证或权属不清,导致这部分房屋无法进行对外出租出借,阻碍了资产盘活的整体推进。

3.资产信息共享不足。

资产信息的完整、准确、共享是开展资产盘活工作的前提。近年来,虽然各单位都陆续上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仍没有为资产盘活完全扫清障碍。在资产购置环节,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将完整的资产信息录入系统,或在录入时没有仔细核对相关数据,造成了数据的缺失或错误。在资产使用环节,对于资产状态的变化,如存放位置、使用人、使用状态等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在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在资产处置环节,在实物处置后,没有删除相关资产卡片,出现有实无账、有账无实的情况,阻碍了资产信息共享,影响了资产盘活的实质性推进。

4.审批程序烦琐。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审批程序较为复杂,内控管理较为完善,这确保了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安全完整。但在资产盘活时,操作流程普遍参照日常管理的流程设计,导致审批流程烦琐、盘活效率低下、沟通成本较高。如某科研机构的设备要通过公物仓调剂到某高校使用,需要由该科研机构经集体决策后提出调出申请,报科研机构的主管部门审批后,再报财政部门审批;而高校也要经集体决策后提出调入申请,报高校主管部门审批后,再报财政部门审批。如此复杂的审批流程,导致某些单位因资产调剂花费的人力、时间成本过高而对资产盘活望而却步。

5.资产盘活的标准不明确。

按照财政部《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活的范围是低效、闲置资产。对于什么是低效资产,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各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具体的标准,完全由资产使用部门主观判断,缺乏明确的判断依据。资产盘活的目的是为了让资产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但如何判断、评价资产的使用价值也是实践操作中的一个难题。此外,资产盘活的考核机制也不健全,监督体系尚不完善,对于资产盘活效能高的单位也缺乏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这些相关制度体系的缺失导致资产盘活缺乏可操作性,单位盘活资产的积极性不高。

二、资产盘活的对策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让资产盘活的意识深入人心。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提倡“过紧日子”,但不少人对“过紧日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减少预算金额、经费开支方面。其实,“过紧日子”更多地是要做到降本增效,在减少经费的同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否闲置、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可以共享和调剂、是否具有盘活价值,具体使用这些资产的工作人员最有发言权。所以,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让资产盘活的理念根植每位员工心中,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处处留心,让资产盘活不再只是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2.完善体制机制,让资产盘活有据可依。

虽然各级财政部门都印发了关于资产盘活的相关文件,明确了资产盘活的指导思想、总体方向、盘活方法和工作要求,但总体上这些文件规定仍比较笼统,对具体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不大。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细化资产盘活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出台具体细则规定,如关于资产配置、大型仪器共享、资产调剂共用、资产集中管理、出租出借等,为资产盘活路径提供具体指南。同时,还要出台考核评价办法,制订资产盘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资产盘活效率高的单位要予以奖励,对资产盘活效率低的单位要督促指导,强化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优化信息平台,以大数据思维推动资产的全面统筹。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在全面盘点、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资产信息系统,确保账、证、实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实现资产系统与单位内部其他业务系统联通,加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例如,资产系统要与预算管理系统互联,加强对资产配置环节的控制;与政府采购系统互联,加强对资产采购与入账的控制;与会计核算系统互联,加强对资产价值变动的控制。财政部门要推动构建跨单位的资产信息共享平台,为跨单位、跨部门查询、调剂、共享资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要加强对资产配置、资产使用情况的总体分析,以大数据为基础,推动资产的全面统筹。

4.简化审批流程,推动资产高效运转。

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是推动资产盘活的重要手段。通过精简和优化审批程序,可以加快资产盘活的速度,显著提高资产盘活效率。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产盘活审批权限的研究,分级分类下放审批权限,对于资产出租出借、调剂共享、公物仓等不同的盘活方式,要分类出台操作细则,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流转效率。在审批权限下放的同时,加强公共交易平台建设,通过公共交易平台开展资产盘活工作,以确保资产盘活过程的合规合法,做到便捷性与规范性相统一。

5.分类精准施策,推动资产盘活因地制宜。

每一类资产的盘活要求不尽相同,要充分考虑每一类资产的特性,对房屋土地、车辆、办公家具、大型仪器设备、数据库与软件等资产,分类制定不同的盘活方案。同行业内部所使用的资产具有较多的共通性,因此,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牵头制订行业内资产盘活方案,如科技部门牵头制订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盘活方案,教育部门牵头制订教育教学设施盘活方案,卫健部门牵头制订医院医疗设备盘活方案,这样可以提高资产盘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持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责任编辑:

相关附件: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