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6日下午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就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回答了记者提问。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充分考虑了实现年度预期目标的需要,又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的动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蓝佛安说。
蓝佛安指出,“更加积极”可以理解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一方面,在实施好调整存量政策上下功夫,抓好去年四季度出台的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确保政策效应在今年持续、有效地释放。另一方面,在谋划好增量政策上出实招,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围绕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及时研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前后贯通、接续发力,确保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各方面更有获得感。
蓝佛安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具体体现在以下5点:
一是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按照4%安排,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在支出强度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4%,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张,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在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加上弥补赤字的国债,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达到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
四是在转移支付上更加给力。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重点是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自主财力,有效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同时,增加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引导地方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动力。
五是在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保持较高增幅。
“同时,将持续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出好的效益。”蓝佛安说,“还要补充一点,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
蓝佛安介绍,去年四季度我国一次性增加了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项制度通过整体设计和机制重构,在主动化解债务风险的同时,支持地方腾出更多资金资源。
蓝佛安表示,总的来看,用一项政策,至少办成三件大事。第一,地方债务压力大大减轻,截至3月5日,预计共发行置换债券2.96万亿元。去年发行2万亿元置换债券,利率水平平均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部分地区下降更为明显,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极大减轻地方资金压力和利息支出。第二,财政空间得到释放,经济发展动能明显增强。第三,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迈出重要步伐。去年置换政策实施后,地方融资平台减少了4680家,占去年减少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坚决防止化了旧账,又添新账
蓝佛安表示,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效。一是加快落实落细债务置换政策,指导地方尽早发行使用。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的额度,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对置换资金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做到早发力早见效。二是持续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剥离平台政府融资功能,结合企业实际,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严防国有企事业单位穿上新马甲。三是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将遏制违法违规举债作为财政监管的重点,将不新增隐性债作为铁的纪律,坚决防止化了旧账,又添新账。
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减轻当期的支出压力
蓝佛安表示,要加大对消费品的直接补贴力度,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消费需求。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并将手机、平板等产品纳入补贴范围,直接降低消费者的购物成本。今年春节前,中央财政预拨810亿元的资金,补贴资金提前到位,让广大消费者及时享受政策的红利。
他还指出,要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让居民收入更稳定,保障更扎实,增强消费能力和底气。对老年人,今年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当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超过3亿人受益。同时加强对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的支持,对幼儿发放育儿补贴,建立学前教育国家资助制度,对学生进一步提高资助补助的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等,预计惠及学生3400多万人次。对城乡居民将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对低收入群体持续提高补贴的水平,落实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的保障政策,对就业困难群体综合采取就业补贴,失业保障、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促进稳岗就业,获得稳定的收入。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地方的奖补力度,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一方面,深入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有效发挥政策效能。另一方面,今年中央财政新增安排补助资金带动地方加大投入,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更多消费新热点。同时,开展国际化消费城市建设,提升消费便利度和体验感。
此外,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的动力。一项是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减轻当期的支出压力;另一项是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幼、家政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财政对经营主体贷款分类给予贴息,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更多优质服务供给。
“总地看,这一系列政策力度大、覆盖广,有利于打开消费的新空间,培育经济新动能。财政部将与有关部门一道持续抓好存量政策的落实,推动增量政策尽早落地,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形成对促消费持续有利的支持,以提振消费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能。”蓝佛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