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政 七十五载风雨铸辉煌》-代万斌

发布日期:2024-08-05 18:11 来源:自治区财政厅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新疆财政历经沧桑巨变七十五载,财力规模从小到大,保障能力从弱到强,奏响起高昂、激越的财政发展交响曲。

为国理财,新疆财政经受历练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新疆财政经历了接管、整编、发展与挫折的历史发展时期。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后,新疆逐步完成了供给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转变。1958年在全国“大跃进”形势下,财政收支失控、管理松弛。1961年新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调整,财政秩序逐步恢复。这一时期,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财政支出结构趋向合理。财政支出重点开始投向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集中建成了十月拖拉机厂、八一钢铁厂、七一纺织厂、七一酱园、八一面粉厂等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新疆经济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工业生产持续下滑,财政连续多年减收,是新疆财政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的时期。

改革开放新疆财政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统收统支”到“分灶吃饭”、划分税种、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财政事权支出划分等过程,每一个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都出色地完成了阶段性历史使命。一是财政包干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发展积极性。1980年至1993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改变了财权高度集中的状况,有效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二是分税制财政体制规范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1994年以来,省对下实行按税种和行业企业隶属关系划分地方政府间分配关系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缩小了地区间财力差异。三是自治区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的加快。2002年后,调整和完善自治区对市(州)财政管理体制,出台规范的自治区对下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和“三奖一补”办法,调整增值税地方分成分享比例,完善资源税政策,促进了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四是自治区对国营企业过度集中僵化的利润分配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从放权让利到两步“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逐步改善了经营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一大批国有企业形成了面向市场自主发展、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新体制。

财力增强新疆民生投入有力

新疆财政“蛋糕”不断做大,为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2218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2078.1亿元,增长了9269倍。也就是说,现在一天的财政收入,就相当于新疆解放初期25年的规模。财政支出从1950年的669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6049.6亿元,⠼/span>增长了8934倍,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减税降费,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调整支出结构,较好保障自治区重大战略任务。自治区连续多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70%以上。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2000多年农民交皇粮历史;支持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低保等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义务教育孩子上学不但不交学费,而且每天还有营养餐吃;退休待遇和低保水平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今日的新疆,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好,生活充满奔头、未来充满希望。

展望未来,新疆财政必将充满信心与力量,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篇章!

相关附件: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