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制定出台《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财金〔2025〕11号,以下简称《办法》)。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推动《办法》落地见效,按照工作安排,近日,融担公司党支部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艳带厅金融处到会指导。
会议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解读交流,共谋落实路径。支部副书记王运进行了全文领学。支部书记秦晓辉围绕《办法》的核心要点进行了系统解读,重点阐释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准公共产品”属性、风险补偿机制优化、银担合作模式创新等内容,并结合公司实际分析了当前业务发展中的短板与改进方向。
全体支委及公司中层立足本职岗位工作,就如何深入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完善担保体系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加强组织和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分享,提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方向。
厅金融工作处围绕加强政策引领,凝聚发展共识进行了详细解读。金融资产评估中心主任王新宇表示,金融处将严格按照《办法》规定,履行好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为导向,支持融担公司做强、做优、做大,帮助指导融担公司提升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推动融担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最后,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艳指出,政府性融资担保是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职能定位、风险分担机制和监管要求,为规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效提供了制度保障。她强调,政府性融资担保应当坚持支小支农的准公共定位,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坚持保本微利运行,强化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还要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三农”领域。明确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将《办法》纳入支部集中学习的必学内容,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反复学、深入学、持续学,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发力,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二是强化政策导向,严格把控业务范围,确保新增业务中支小支农占比不低于80%,500万元及以下担保业务占比不低于50%;三是深化政银担协同,推动建立与银行风险责任比例分担机制,探索信用担保等新模式,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四是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保前评估、保中跟踪、保后管理全流程风控,确保担保业务稳健开展,实现政策性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
融担公司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学习《办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分层开展专题学习,深入领会把握《办法》要求,确保各项要求在公司落地、落实、落细,不断增强公司发展韧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