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当前,各部门对预算工作越来越重视,对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财政收入增速减缓、财政收支紧平衡的形势下,事业单位有必要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法等手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财政收入增速减缓,财政支出规模扩大,使得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对预算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政府的刚性支出增加,在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政府解决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低效问题,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然而,政府面临着全球经济衰退、政策调整带来的行业变化等问题,财政收入难以达到预期,财政收支矛盾要求事业单位加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第二,合理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的要求。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为了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在开展重大项目前,必须经过前期调研和绩效评估,这需要广泛征求意见,避免盲目决策。通过实施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能够有效识别和应对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同时降低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确保预算管理活动高效进行。
第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预算编制环节,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绩效目标管理,对前期预算资金安排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减少无效的项目需求,优先将资金投入综合效益较好的项目,这一系列操作有助于事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加强监控,避免出现超预算支出和无预算支出的情况,减少财政资金浪费。在项目结束后,事业单位需要对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降本增效。
三、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薄弱环节
1.绩效意识薄弱。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属性,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预算管理工作侧重于财政资金管理,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意识普遍薄弱,工作人员也缺乏降本增效的动力。事业单位应该打破固有观念,强调节约成本、挖掘潜力的重要性,只有增强了全员的绩效意识,才能促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有效落实。
2.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事业单位是否贯彻落实了绩效目标,全面掌握绩效情况,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较为简单,在项目完结后,业务部门对每个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收集,通过与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进行比对和打分。这种工作方式缺少对重点指标的关注,难以通过绩效评价发现项目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保障项目有效实施,事业单位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从而全面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整改机制,部分事业单位不太重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为了完成评价而评价,缺少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无法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提供参考,影响了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连续性,不利于项目负责人以长远眼光分析和优化项目管理。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反馈和整改机制。在绩效评价结束后,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分析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透明度,还可以推动预算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确保各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四、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
1.构建有关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资源配置具有保障作用,事业单位将收入和支出纳入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范围,有利于加强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有效实施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细化各项要求,充分发挥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
结合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需要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督促各岗位的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职责。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在内部控制体系和工作培训的双重保障下,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迈上新台阶,并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需要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确保预算公开透明,体现科学决策。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完善,紧密结合项目特性、工作计划及实施细节,使预算更贴近实际。
事业单位应该保障预算方案的合法性,完善预算审批流程,明确各级职责,加强预算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控制,对资金使用过程进去跟踪管理,避免出现资金浪费和资金流失的情况。
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明确改进方向,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只有不断规范预算管理流程,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才能顺利实施。
3.合理设置绩效指标。
事业单位应该认真落实《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绩效指标应该涵盖预算执行、产出效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多个方面。为了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绩效指标体系,事业单位应该紧紧围绕项目决策、项目实施、项目产出效益展开,分别设置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下面以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为例,详细说明绩效指标设置过程。
(1)财务指标。第一,预算执行率,反映了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是衡量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预算执行率越高,说明预算执行情况越好。第二,预算偏差率,反映了预算管理的精准度,其数值越低,说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越强,资金使用效率越高。
(2)业务指标。第一,成本指标,反映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成本指标需要在合理范围内,不是越低越好。第二,产出指标,这是衡量预算投入产生的效益指标,能够反映预算投入所产出的数量、达到的标准和目标等,产出越多说明绩效情况越好。第三,效益指标,主要反映了事业单位项目实施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积极履行职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满意度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能够用于判断预算投入是否有效。
4.综合评价和分析。
在项目管理中,综合评价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方法往往只关注对各项绩效指标的简单打分和加权求和,这种方式往往忽略了各项绩效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实际业务背景。为了更全面地评价项目,建议以结果为导向,深入剖析产出效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核心指标。
事业单位可以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的精髓,创新性地将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进行组合,构建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横轴代表效益情况,从左到右效益逐渐升高;纵轴代表产出情况,从下到上产出逐渐增加。
(1)高产出、高效益的项目。这类项目的产出水平高、效益好,说明项目管理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强。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将资源优先投入这类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综合考虑服务对象满意度,如果服务对象满意度高,说明项目得到了广泛认可;如果服务对象满意度低,则需要深入分析和改进项目运行存在的不足。
(2)高产出、低效益的项目。这类项目的产出水平高,但效益低下,回报并不理想,说明项目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这类项目的服务对象满意度通常较低,这提醒事业单位关注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这类项目产出水平低且效益低下,如果项目的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高,则应该深挖项目亮点,精准施策促进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如果项目的服务对象满意度低,则要深入分析项目运行情况,积极探索改进方向。
(4)低产出、高收益的项目。这类项目具备较高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虽然产出少,但是依然能够带来高效益。在衡量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时,一般情况下不会涉及服务对象满意度较低的情况。
总之,通过综合评估和分析,事业单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项目运行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5.偏离绩效目标的改进策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或许会面临项目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匹配、预算执行进度缓慢之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事业单位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当项目投入到位但产出效益不佳时,事业单位需要对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究,检查前期工作的有效性、需求调研的准确性、预算编制的精准程度,因为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项目实施情况。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如果遇到市场环境变化或政策变动等挑战,事业单位需要灵活应变,迅速调整策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当项目启动后,如果预算执行情况不佳,事业单位需要综合考虑项目支出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度,从多个方面分析资金支付流程是否规范,加强统筹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率,避免出现项目停滞的情况。
如果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但产出效益不佳,事业单位需要重视项目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项目的产出效益可能受到实施方案详细程度、组织能力高低的影响,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项目管理,完善实施方案,提升产出效益。
6.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及时公布绩效评价结果,管理人员应该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指出绩效评价结果反映的各种问题,督促各部门进行整改。
其次,对于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事业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落实责任,从而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聚焦重点项目和领域。
最后,对于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事业单位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绩效、岗位绩效挂钩,督促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重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财政资金能否有效利用。事业单位应该努力优化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开展综合评价与分析,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事业单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