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zt000000/2024-01905
  • 〔〕 号
  • 2024-10-17 16:28:00

财政部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发布日期:2024-10-17 16:28 来源:财政部官网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注意到,当前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三保压力增大,刚才蓝部长也提到了三保工作,各方面对此也非常关注。请问今年以来财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蓝佛安:谢谢您的提问。做好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保,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财政的基本职能。2024年,财政部不断健全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应急处置的三保管理体系,推动基层三保平稳运行。我们主要有以下四个措施:一是加强基层三保财力保障。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超过10万亿元,并督促地方将财力下沉基层,优先足额安排三保经费预算。我们这里所说的基层,主要是县一级。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我们按照县级为主、市级帮扶(兜底)、省级兜底、中央激励的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做细三保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三是增强库款保障能力。加强对困难县区的库款调度,保障三保资金支付需要。四是加强地方财政运行监测。我们现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国所有的预算单位和基层财政运行都能监测到,库款是多少,三保进度怎么样,我们都清清楚楚。我们按月向各地推送三保风险提示,并督促地方及时做好应对处置。

总的看,当前基层三保呈现总体平稳、局部偏紧的态势。根据全国基层财力总量测算,三保底线是有保障的。以2023年为例,基层三保支出约占可用财力的五成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刚性支出,占可用财力的八成左右。局部地区三保压力增大,主要是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

下一步,财政部将持续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三保清单,积极构建长效机制,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具体有以下五条措施:

一是压实各方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本地区三保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定期研究完善保障措施。各职能部门对本领域三保政策落实负主要责任,并与财政部门建立横向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增强地方财力。结合年度预算安排,持续加大中央对地方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刚才在前面我也讲了,今年利用债务结存限额,向地方下达了4000亿元的债务限额,用于补充综合财力,这对三保的保障是有积极意义的。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财力性转移支付比重;同时,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三是强化库款调度。持续跟踪地方收支运行和库款保障情况,对库款紧张的地方,中央财政通过提前调度资金等方式予以适当支持。督促省级财政部门加强库款监测,增强基层库款保障能力,优先满足三保支出需要。

四是缓解债务压力。更大力度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刚才我们已经讲到了较大规模债务限额,履行法律程序后会向社会详细说明,并继续在年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用于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五是加强动态监测。推动建立覆盖三保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监测体系,动态捕捉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预警和提示,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谢谢。

路透社记者: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提振消费和防范通缩风险方面,怎么样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还想问一下,一揽子财政政策规模有没有大概的估计?中央财政加杠杆的空间会有多大?谢谢。

蓝佛安: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更加注重发挥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在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我们持续发力,推动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有效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多举措增加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24年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历次提标调增幅度最大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总体提高3%左右,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在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的基础上,今年国庆节前,还向特困人员、孤儿等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提高困难群众收入,增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二是多渠道增加政府投资。刚才我们也讲到,2024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000亿元,再加上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实际可用于增加政府投资的资金规模较去年大幅度增加,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国内需求。

三是大力度实施两新政策。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从8月底、9月初开始,各地方陆续推出具体的操作办法,主要是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地方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有力拉动投资增长、释放消费潜力、促进产业发展。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优化基础性政策机制安排,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激发消费潜能;用好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等工具,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政府债券牵引作用,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国内需求。

关于您提的第二个问题,中央财政在加杠杆方面的空间有多大。刚才在开场白中我也讲到,中央财政在举债和提升赤字方面是有较大空间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结合经济形势、宏观调控需要、财政收支状况等因素,合理运用好债务政策工具,促进经济持续向好。谢谢!

责任编辑:

相关附件: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