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网站年度报表

依申请公开

  • czt000000/2024-02417
  • 〔〕 号
  • 2024-12-12

“三立三破”推动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走深走实——来自江苏财政的改革经验

发布日期:2024-12-12 16:41 来源:财政部官网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围绕中心工作排项目、报预算,不许搞“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坚持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大力推进专项资金整合,开展省级预算单位账户资金清理规范,在2025年预算编制中压减低效支出、足额保障重点支出……

今年以来,江苏财政以“三立三破”为引领,坚持破基数、强统筹、提质效,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推进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走深走实,做好“生财、聚财、用财”大文章。

立零基起点破基数束缚

过去,在传统的“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方式下,部门申报预算时往往谈基数多、讲工作量少,争资金盘子多、讲成本绩效少。

以零基为起点,江苏财政坚持一切从“零”开始,做好项目优先级排序,先谋项目、后排预算,将零基理念贯穿预算编制全过程、各方面。

从全局着眼,江苏省财政厅将当前1530项支出政策分为“四类三档”——省以上党委政府出台且明确省级支出责任的政策予以重点保障,省以上党委政府出台但未明确支出责任、省级各部门出台且明确省级支出责任的政策按轻重缓急尽量保障,省级部门出台但未明确省级支出责任的政策视财力适当保障。

具体的项目排序方面,江苏省财政厅坚持财力限额下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统一按照“三保”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党委政府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支出、部门必须开展的专项业务支出、一般事业发展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依次排序,根据当年财力状况顺次安排。

同时,江苏省财政厅以系统观念优化再造财政项目决策流程,将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实质性前置,确保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明确政府支持的边界以及各级财政支出责任,确定预算目标和政策优先级次,并借鉴项目评级工具的经验做法,设立《预算审核问题框架表》,对每项支出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包括市场调研、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编制基本支出预算过程中,江苏省财政厅主动对接省委编办,全面核对单位人员基础信息,力求精准;将部门运转类项目细化分为11类29项,做到各项工作“对号入座”。此外,要求特定目标类项目执行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确需延长执行期限的,重新按照新项目开展评审论证后统筹研究确定。

立统筹分配破各自为政

统一预算分配权是规范预算管理的必要前提。江苏财政在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切实注重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将散落在各部门的财政资金、政府资产集中统一管起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全力做好“生财”文章,不断增强预算统筹能力。

按照每个部门一般不超过1个专项资金的原则,江苏省财政厅大力推进专项资金整合——今年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数量从2021年的128项整合为64项,2025年拟进一步整合为47项。同时,市县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理念,大力整合专项资金,2025年拟设立专项资金数量较2024年减少261个,节约财政资金约286亿元。

“专项资金整合优化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带动了政策集成和工作协同,聚‘零钱’为‘整钱’,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江苏省财政厅预算处负责人介绍,例如,该省农业农村厅调整内部分工、优化流程,将分散在几十个处室的5个专项资金整合为1个,进一步强化了对粮食安全、种质资源、农业现代化等“国之大者”的保障力度,有效破解部门分割、结构固化、投向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进一步打破各自为政、支出固化的格局,江苏省财政厅还采取“零基+限额”的做法,结合财力测算和政策优先级,为科技产业、农业农村、民生保障等不同支出领域分别设定2025年预算限额。同时,在省财政厅内部设立3个资金协调组分别加强对涉企、涉农和政银合作的协同管理,打破专项资金归部门所有、由部门支配的固有观念,逐步实现资金池统筹、不与某个部门直接关联,进一步以“大财政”理念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为加强财政预算拨款单位账户资金统筹,今年10月,江苏出台《关于加强省级预算单位账户资金管理的通知》,组织对594家省级单位稳步开展账户资金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各单位累计上缴可统筹财力约39亿元、申请财政代管资金约71亿元。

在跨年度资金统筹方面,江苏财政严格落实省级部门基本支出年终结余全部收回财政统筹使用要求,并对政策发生调整、项目已完成、绩效目标已实现的资金进行提前收回,2024年仅省政府投资基金就清理收回超过40亿元。

“三本预算”统筹方面,今年,江苏财政将省级国有企业收益上缴比例从25%提高至35%,按4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增加财力超过9亿元。

立绩效导向破利益固化

2025年预算编制中,江苏财政将成本绩效理念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努力做好“用财”文章,着力构建应保必保、该压尽压、讲求绩效的资金管理机制。

——坚持绩效优先做“减法”,明确取消专项资金的6种情形,压减或取消巡视审计指出问题较多、使用绩效不高的项目,暂缓安排非刚性非急需项目,累计对分配“小而散”、省级引导作用不明显、交叉重复等各类专项资金减少预算安排约180亿元。

——坚持立足长远做“加法”,将省属学校生均经费基准标准提高至14800元;省级科技专项资金增长20%,更大力度支持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安排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注资90亿元、2023年至2025年共计投入200亿元,助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统筹安排资金超90亿元,足额保障12类省政府民生实事资金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围绕成本绩效分析“优结构”,督促指导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年度重点任务,突出成本绩效分析,动态优化支出结构,从“争资金、护盘子”向“谋项目、抓管理”转变。例如,江苏省医保局积极应对人口变化新趋势,调整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着力支持减轻孕产妇生育分娩负担;市场监管局扩大“苏质贷”贴息规模至8000万元,推动企业将质量认证的无形资产更好转化为可获得授信的有形资产。

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2025年江苏省级部门预算公用经费标准压减15%,运转类项目经费压减10%,会议费压减20%。

“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从基本支出拓展至项目支出,从省级先行先试扩展至全省齐头并进,改革达成了新共识、迈开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江苏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苏财政将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快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等配套制度改革,持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助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更好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江苏担当。


相关附件: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