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网站年度报表

依申请公开

  • czt000000/2024-00426
  • 〔〕 号
  • 2024-04-16

2024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二)

发布日期:2024-04-16 12:42 来源:自治区财政厅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2024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二)

光明日报记者:当前,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时期,请问今年以来中央财政支持春耕备耕的情况如何⠼fontface="仿宋_GB2312">有什么新的举措⠼fontface="仿宋_GB2312">谢谢。

王东伟: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对于稳定全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中央财政强化资金政策保障,今年农业生产相关资金已经下达,支持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开门红。这里有几点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注重在上多维用力,支持夯实粮食生产根基。主要有三项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指导地方用好2023年底增发的国债资金2249亿元,高质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改造提升等项目,今年通过转移支付等继续予以支持,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二是提高补助标准。将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同时取消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三是扩大支持范围。安排52亿元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扩大到1亿亩。安排40亿元将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从2个省份扩大到12个省份,坚持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相结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第二,注重在上多向发力,支持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主要也有三点:一是支持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安排40亿元支持实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推广应用密植、精播等增产技术。安排34亿元,支持开展粮油等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系统集成。二是支持种业振兴行动。安排110亿元,持续支持推进玉米、大豆等重点品种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实施制种大县奖励等政策。三是支持农业装备推广应用。今年安排246亿元支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加力实施农机报废更新。刚才讲新一轮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农机的报废更新也是其中一项。

第三,注重在上多点助力,支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加大社会化服务的支持。安排88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破解谁来种地难题。二是夯实农业人才基础。安排58亿元支持实施国家神农英才计划、头雁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加快打造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人才队伍。三是强化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安排42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围绕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创新完善担保产品。截至3月底,在保项目有113万个、在保余额达到3980亿元。

第四,注重在上综合用力,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有四点:一是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安排1852亿元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落实国产大豆压榨加工奖补政策,稳定种豆预期。二是强化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今年安排了571亿元,实现了十九连增。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62亿元,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三是全力支持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农业春耕的时候,小麦开展一喷三防非常重要,我们提前下达16亿元做好这个工作。一季度还下达10多亿元,支持应对雨雪冰冻和干旱影响。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态势研判,近期还要下达相关的防控资金。四是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创新投入方式,与金融政策联动,发挥政策协同效应。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巨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想请问一下,下一步政府采购在推动创新、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何新举措⠼fontface="仿宋_GB2312">谢谢。

李先忠: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财政部积极发挥政府采购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环保、中小企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政策体系。今年,主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研究建立合作创新政府采购制度。合作创新采购,指的是对于目前市场上没有的、需要研发的创新产品,由采购单位从研发环节提前介入,先购买研发服务,再购买研发产品。我们把这种新的采购方式特点概括为两给两共:既对供应商的研发成本给补偿,又以承诺购买一定量创新产品的方式给订单,通过共同分担研发风险共同开拓初始市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这种方式有利于推动创新产品从需求、研发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管理,更好地支持应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前期,财政部研究起草了《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并公开征求了各方意见,现已具备出台条件,拟于近期印发。

二是继续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近年来,为促进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升级,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开展了试点。今年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试点城市将由48个扩大到100个,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涵盖的产品由75种增加至100种,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深化、拓展对其他类绿色产品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绿色产品强化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政策措施,持续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持续推动政府采购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政策落地落实。政府采购对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政策取向。2021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对此又专门作出重申和强调。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聚焦区别对待内外资企业等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清理,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此外,我们还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研究制定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更好保障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政策在政府采购领域落地落实。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请问,财政部在超长期特别国债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苤耦�쉤뀤鈨è鑠⠂༯font>

王建凡:谢谢你的提问。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财政部已经将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收支纳入2024年预算。同时,扎实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参与制定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

下一步,财政部将持续抓好贯彻落实,与有关方面密切协同配合,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各项工作。

一是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我们将结合债券市场需求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对应建设项目的实施周期,科学设计发行品种期限,实现与项目期限的合理匹配。同时,统筹一般国债和特别国债发行,合理安排发行节奏,切实保障特别国债项目资金需求。

二是加强中央和地方资金、存量和增量资金统筹,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形成合力,提高资金整体效能。

三是结合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实际,研究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分配、下达和使用的全过程监管,确保规范、安全、高效使用。谢谢。

谢应君:最后一个问题。

极目新闻记者:宏观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经济整体持续回升向好。请问,下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巩固经济向好势头⠼fontface="仿宋_GB2312">谢谢。

王东伟: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从一季度收支情况来看,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策效能正在加快释放,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财政部将重点从六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全力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推动加快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开展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并统筹运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着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统筹用好相关国债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同时,落实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积极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扩大国内消费。

三是积极支持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教育方面,重点增加高中教育投入,保障学生资助资金需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社保方面,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力度,推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环保方面,继续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里面有两点非常重要,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是设立三北工程建设补助资金,支持生态系统修复治理重点项目;另一个是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四是更高水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进一步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资金规模实现十九连增,更加有效地调动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大宗农产品的保险保障。积极支持做好能源保供稳价,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支持鼓励非常规天然气增产上量,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五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完善财税政策,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支持地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区域的支持力度。

六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财政运行监测。指导督促地方和部分部门抓紧将已下达的预算,细化实化到具体项目上,让政策的效能能够尽快地释放出来,资金使用的效益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加强对财政收支分析研判,加强对基层三保运行监测,坚决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在做好上述六方面工作的同时,还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快化债方案推进实施,分类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相关附件: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