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自治区财政坚持“谋在长远,干在实处”,在扎实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主动创新“特色动作”,推动自治区经济在质效双升中向新向强,高质量发展。
一、抢抓经济复苏机遇,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自治区财政抓住经济恢复向好关键期,科学分析组织收入工作不同时期和阶段的重点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点到“穴位上”,把住关键点,全面发力推动财政收入再创新高。
一是抓收入,绘好点、线、面。县市抓“点”,全区抓“面”,在点、线画像的基础上,按周、旬、月等时间节点,开展全区组织收入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对重点县市收入完成数按周分析、各地指标完成情况按旬分析、全区财政收入走势按月分析,以此综合反映财政收支运行总体情况。
二是促提升,缓解堵、痛、难。针对自治区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仍未消除、非税收入上行空间有限等问题,深入分析重点地区财政困难的根源,找准短板痛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二、坚持创新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开创广阔空间
一个经济体的底气,要看眼前静态的“形”,更要看长远发展的“势”。如今,自治区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动力逐步加强、创新劲头更加红火,多重创新元素相互激荡,多领域专长彼此助力,构成了创新驱动的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效益更佳、质量更高、持续性更好。
一是创新因子发力,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造性论断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更稳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我国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自治区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生产力。
二是创新机制完善,经济发展的潜力更大。新动能崛起的背后,是“公平竞争”“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红利,是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科学技术支出投入力度的体现,为千千万万个市场主体营造出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外部环境。自治区相继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全面降低增值税等改革。
三、多点开花活力显现,全年收入目标提速推进
2023年,自治区党委召开了十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牢牢扭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经历了立规矩、讲方法、绘蓝图、划重点的演进脉络,体现出在思维方法上的一脉相承和工作方式上的一以贯之、层层递进。自治区财政厅坚决做到党委、政府有要求,财政部门见行动、有实效,全力推动自治区经济增长驶入“快车道”。
一是矿业资源价值加速释放,全区经济发展提档加速。自治区加快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高效利用,加大矿产资源“招、拍、挂”工作力度,最大限度挖潜增收,将“沉睡的矿产”变为“增收的活水”。
二是经济运行积极因素积累,财政收入走出上行曲线。2023年以来,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保持较高增速,上半年增幅一路攀升,伴随着自治区消费场景大幅增长,投资增速持续加快,工业增长全面提速,财政外贸快速增长,自治区经济向好基础将进一步巩固。